学全会精神 做红色传人——北京大学法学院组织学生党员赴延庆红色乡村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在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10月24日,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往北京市延庆区大榆树镇阜高营村,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力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青年学生党员实践育人成效。

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党支部始终坚持向实践求真理,到基层践真知的原则,经常组织党员到城市乡村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亲身感受身边的新发展新变化,不断坚定做好擎旗手,当好接班人的革命意志。据了解,阜高营村被誉为新时代的红色乡村,抗战时期,多支平北抗战队伍长期在该村开展工作,村里至今还流传着抗战英雄董玉亭的故事。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村村民重视子女教育,150多个家庭中先后有140多人先后考上大学,被誉为“新时代的状元村”,良好的村风民风家风远近闻名。
活动期间,同学们先后参观了该村的大学生人才榜、大学生文化长廊和村情村史馆,以 “重走抗战路” 的方式登上了海拔700多米的玉皇山,追寻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走访慰问了94岁高龄的抗战时期儿童团长张泽爷爷,张爷爷眼含热泪,讲述了抗战时期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情绪激动时他反复高喊着 “中国共产党万岁”。在90多岁曹东莲奶奶家,老奶奶饱含深情的为同学们教唱当年的革命歌曲,同学们在情感与信仰的交汇中,深受感染。青年学生党员吴择荣说:这次主题教育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信念的力量与时代传承的意义。


期间,同学们还与该村党员干部集体交流了四中全会学习体会,并对发挥北大法学院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学生党支部书记董芳竹表示:红色乡村不仅有故事,有血肉,更富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这次走进阜高营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更加坚定了参与开辟乡村一线教育阵地、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决心。大家亲身感受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新成就,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派驻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赵学智介绍说:近年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先后派出4批第一书记积极参与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鼓励驻京高校组织在校师生通过开展党团活动、主题教育、劳动实践、课程教学、暑期实践等活动,把师生们带到京郊大地,把课堂搬到乡村振兴一线,促进师生学习成长的同时,有效带动乡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大学法学院同学们的到来,再次给村庄发展注入了活力,双方支部将进一步加大交流互动,趁势而为,促进村庄发展再上新台阶。(学校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