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本土文化传承人,乐山高新区嘉祥外国语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乐山高新区嘉祥外国语学校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组织四年级学生开展“非遗进校园”主题实践活动。其中,四年级1班、四年级3班学生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沐川草龙制作与展演,四年级2班学生则参与夹江年画创作,通过“动手实践+技艺讲解”的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本土非遗的文化魅力。

10月17日,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李晓玲女士带领沐川草龙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焕彬老师以及沐川草龙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丽燕老师走进乐山嘉祥,为四年级1班、四年级3班学生带来专业指导。据传承人介绍,沐川草龙已有300余年历史,是当地群众祈福的传统民俗载体,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需经“选草—拧编—缀绸”等多道工序,尤以“三股拧”编法为核心技艺。

实操环节,陈焕彬老师和陈丽燕老师现场演示了小鱼挂件制作过程,孩子们拿着稻草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学习草编技艺。与此同时,四年级2班教室内,夹江年画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妍云和朱晓燕老师正为孩子们讲解这项 “四川三大年画之一夹江年画” 的艺术特点。“夹江年画以‘一版一色’套印为特色,需先刻制木版,再按红、黄、绿等色彩依次印刷,最后手绘细节,每幅作品均独一无二。”传承人结合实物样品,向学生展示年画的制作流程与文化内涵。张老师示范勾线、填色技巧后,同学们手持画笔在宣纸上创作。同学们自主创新设计,为自己的年画添加色彩,创作完成后,同学们互相展示作品,部分学生还与自己的年画合影,记录实践成果。
“以前只在过年时见过年画,这次亲手绘制才明白每一笔颜色都藏着祝福。”这种体验式学习正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方式,能让传统艺术真正走进青少年心中。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从‘了解非遗’转向‘参与非遗’,进而培养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引入乐山本土非遗项目,如扎染、嘉州竹编等,通过课程融入、实践活动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助力学生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承人”。(文/图:乐山高新区嘉祥外国语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