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翠屏李庄中心校开展课堂改革研讨活动,探寻小说单元读写融合路径
秋意渐浓,研意正酣。为深入探索“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的教学新路径,切实提升小说单元的教学效能,近日,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中心小学校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成功开展了以“聚焦小说单元,探寻‘读与写’的融合路径”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吴佳及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赴一场思维碰撞、智慧共生的教研之旅。

双课示范,展读写融合之径
活动伊始,两节精心准备的研讨课依次展开,为“读写融合”提供了生动的课堂范本。
刘为老师执教的《金色的鱼钩》,如同一篇深情的叙事诗。他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情节,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让学生深刻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刘老师将情感的熏陶与写作方法的点拨无痕融合,让“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写作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渗入学生心田。
李孟秋老师执教的《桥》则是一曲澎湃的壮歌。她引导学生紧扣环境描写,感受洪水步步紧逼的危机;聚焦人物言行,剖析老汉如山般巍峨的形象;更巧妙揭开情节设置的悬念,让学生领悟到小说结构的匠心独运。课堂上,学生紧随老师的指引,不仅读懂了英雄,更探寻到了塑造英雄的“写作密码”。
值得一提的是,两节课均精准践行了学校正在大力推进的“三步六环”自导式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前预学任务单的精准铺垫,到课中“读思-展引-结练”六个环节的层层推进,再到课后拓展练笔的有效延伸,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为在座同仁提供了“自导式”教学模式与小说单元深度融合的优秀范例。

思维碰撞,明教学优化之方
观课结束后,全体教师随即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评课议课。大家一致认为,两节课均成功打破了“读归读,写归写”的壁垒,实现了“因读悟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围绕“如何让读写融合更高效”这一核心,教师们畅所欲言,就“读写结合点的精准选择”“随堂练笔的有效时长与评价反馈”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务实探讨,进一步明晰了优化小说教学的方向。
理论引领,固实践探索之基
思维的碰撞需要理论的升华。在理论学习环节,备课组长黄艳丽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专题资料《“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的小说单元读写融合路径探析》。资料中提出的“情节、环境、人物、视角”四大读写融合支点,为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抓手,使大家的探索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迈进了一步。
集智备课,绘单元教学之图
最后,全体教师转入单元集体备课。大家以两节示范课为蓝本,以理论学习成果为指导,共同规划了本单元“读写结合”的教学序列,并重点攻坚了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的教学策略。通过集体智慧的共创,形成了以“故事构思单”为核心的教学支架,确保了从“读小说”到“编故事”的平稳过渡与有效提升。
领导寄语,指明前行方向
活动最后,吴佳对本次备课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作出精要指导。她指出:“本次教研活动,精准地把握了小说教学的核心,成功地在‘读’与‘写’之间架起了桥梁。两节研讨课充分证明,深度阅读是基础,迁移运用是关键。希望老师们以此为契机,将‘读写融合’的理念常态化、实践化,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积累与创意表达的孵化器,引导他们的笔端流淌出源于阅读的精彩。”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目标明确,过程扎实。它不仅为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绘制了清晰的“施工图”,更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的教研热情。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的道路上,教师们必将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图/文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中心小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