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英皇体育_英皇体育平台-【APP官网下载】:> 中国教育>

承百年文脉薪火,启万里云程新章 川大“新生第一课”绘育人新图景

2025-10-09 17:15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古以来,大学便是文脉赓续之基、人才培养之渊薮,承载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厚重使命。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四川大学迎来2025级新学子,以一场贯通学校、学科、学院三个层面的“新生第一课”系列活动,为萌新们推开知识殿堂的大门。

这场精心筹备的“开学礼”,既是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训精神的生动诠释,亦是川大立足百年办学底蕴,回应时代需求、护航青年成长的深刻实践——从校史文脉的溯源到前沿科技的展望,从学科大咖的引路到学院沃土的深耕,每一课都如春雨润物,让新生在精神洗礼中锚定方向,在思想启迪中奔赴新程。

云课启智:

承百年文脉,铺就新程底色

今年9月12日,四川大学“新生第一课”线上系列课程上线,从校史文化、人工智能素养、大学生活三个方面带领新生融入川大的学习和生活。截止目前,点击率已达十余万次,成为新生入学季的“爆款”学习资源。

校史文化第一课由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公共管理学院党跃武教授主讲,他以“文翁石室”为起点,串联起学校两千余年的文化脉络、三百多年的教育传统和一百三十年的发展征程,用一代代“川大人”永葆初心使命、陶冶文化素养、养成科学精神的生动事例,让“爱在川大”的精神内核深入人心,激励新生以校史为鉴,承先辈之志,创未来之业。

同时,人工智能素养第一课由该校人工智能素养虚拟教研室胡琳研究馆员领衔,引导新生更智慧地理解和利用这一颠覆性创新来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将先进AI技术融入日常学习与科研的信心与水平,更好地把握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应对数智时代的挑战;大学生活第一课由郑风劲、唐禹两位优秀辅导员与杨佳杰、卢飞扬、刘嘉一三位在校生联袂授课,从校园文化、学术资源到学业规划、学习与生活的平衡等方面,全方位解答新生困惑,助力其快速适应大学节奏。

“《校史文化第一课》让大家沉浸于百年学府的厚重底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校训已深深印刻心中。”“《人工智能素养第一课》深刻揭示了AI时代的机遇与责任,激发了作为新青年的使命担当。”“《大学生活第一课》让大家对即将开启的画卷充满期待,懂得了自律与探索是成长的翅膀。”正如该校历史学类专业新生们所言,新生第一课不仅是知识的启蒙,更是精神的洗礼。站在新起点,新生们将心怀热爱,勤勉致知,努力成长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川大人”。 

大咖引路:

探学术堂奥,点燃理想星火

学科层面的新生第一课力邀国家级人才主讲,鼓励新生从学科大咖的成长和科研经历中汲取养分,着眼未来各学科领域与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学术和创新兴趣、锻炼多学科的思维。引导新生在川大的学习生活中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国家栋梁。

9月19日,四川大学副校长游劲松教授以《融·跨界》为题与理科新生开展了一场成长的对话,他以“跨界之旅”讲述了自身利用化学、材料、物理多学科方法,开展国家战略急需有机光电材料研究的学术经历。他还通过一个个前沿案例,揭示了从提出科学问题到产生新理论、新策略、新思路,解决从“0到1”问题的过程,鼓励新生们要善于参与多学科合作。同时,作为分管本科人才培养的副校长,游劲松以校友《哪吒》导演饺子、《黑神话:悟空》首席策划师江柏村、三星堆考古队等鲜活详实的教育教学案例,从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学科交叉、课程重构、典型示范、智慧教育等方面详细解码川大以“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为路径的融合式教育模式,希望新生们能够全力使用学校最优质的融合式教育资源,为未来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川大底色。

9月16日,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曹顺庆以《文明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题,为文科新生讲授第一课。他通过东西方丰富的历史案例,揭示了具有史实支撑的文明互鉴图景。他强调,文明互鉴不是单向的输出或接受,而是双向乃至多向的交流、转化与创新。9月11日,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蒋艳教授以《医学赠与我们的》为主题,向医科新生讲述了南丁格尔誓言的起源和南丁格尔的英勇事迹,生动诠释了医学的职业精神。9月11日,国家级科研成果奖获得者刘颖教授以《材料变革与创新发展——与2025级新生谈成长成才》为题,通过港珠澳大桥、复兴号高铁、特高压输电等国家重大工程实例,生动展示了工程科技进步在国家复兴、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每一堂课后,不少新生都恋恋不舍地与主讲老师进行更细致地交流。他们纷纷表示,能够有幸在刚入学就能与名师大咖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科研创新经历,聆听他们成长的经验,感受到了学校和老师们对新生的关心和爱护,深深地激励了他们去探索科学的奥秘的信心。未来,新生们将会树立远大志向,拥抱向学之心,敢想善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川大人”的力量。

深耕细作:

融价值前沿,扬起成长风帆

该校学院层面的“新生第一课”活动聚焦个性化培养,融合价值引领、经典研读与前沿探索,既有院长、高层次人才的专业讲座,也有班主任针对学科前沿、大学学业规划、专业介绍等方面形式多样的活动,更有阅读研讨课等特色活动,以“滴灌式”指导为新生成长精准赋能。

9月24日,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正赤教授面向临床医学专业主讲新生研讨课,主题为《华西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新生开启职业精神与文化认同的启蒙第一课。他以时间为脉络,带领新生系统回顾了川大百年文脉的积淀历程与华西医学的发展轨迹,让大家深刻感知学校与学院的深厚底蕴。随后,他围绕“来了做什么”“来了怎么做”两大核心问题,结合临床实例与行业要求,鼓励新生以文化传承为根基,锤炼医德修养、精进医学技艺,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信念,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9月11日,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肖先勇教授以《纵横四维恒相对——电磁学:电与磁的前世今生》为题主讲了新生第一课。他从“电与磁”“路与场”“能量与信息”“电气与电子”四个维度解析了电磁学基本原理及四维关系,从认知历程到科学发现,从代表人物到中国贡献,从技术进步到工程应用,揭示了能源电力科技进步对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在激发新生们兴趣基础上,帮助同学们梳理逻辑、再造思维。9月19日,该校华西口腔医学院2025级口腔医学八年制班主任、国家级人才蔡潇潇教授与新生们见面交流,他结合自身科研与教学经历,激励新生树立远大目标,勇于担当、敢于奋斗,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能吃苦、肯奉献的新时代青年,为口腔医学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9月21日,哲学系新生第一课以“亚里士多德的情感哲学”系列读书会第一次研读的形式顺利开展。该校魏奕昕老师带领新生研读《修辞术》等文本,在热烈讨论中点燃对哲学思想的探索热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四川大学2025级“新生第一课”,以学校层面的“文脉筑基”立心,以学科层面的“学术铸魂”立志,以学院层面的“深耕赋能”立身,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新生引导体系。“这不仅是一场开学启蒙,更是一次精神传承——从文翁石室的教化之光,到如今数智时代的创新之火,川大以百年积淀为墨,以时代需求为笔,为新生勾勒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成长蓝图。”四川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这些怀揣理想的新‘川大人’,必将带着‘新生第一课’赋予的精神力量,承百年文脉而不辍,启万里云程而笃行,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供图:四川大学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