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弯中学李小娟:十九年,绘一幅立德树人的温暖画卷
“李老师,这道英语题的语境分析我还是有点模糊,能再给我讲讲吗?”成都市大弯中学校的课后时间,一名学生拿着习题册走进教师办公室,熟稔地凑到班主任李小娟身边。她拉过椅子让学生坐下,俯身与学生一同梳理题干。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专注的身影上——这样的场景,在她19年的教学生涯中,早已成为日常。

文化为桥,让英语教学更有温度
李小娟巧妙地将语言教学与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瞭望世界的窗口。但在向外看的同时,心要有根。”从刚入职时的“照本宣科”到如今的“文化融合”,她的教案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每一笔都是对教育本真的追求。这份坚持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教师节前夕,2017届一名毕业生特意回母校看望她,动情地说:“李老师,我现在虽然工作了,但仍保持着自学英语的习惯,总记得您当年教我的那些表达。”

以心育人,做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李老师,您帮我劝劝我家孩子,他说什么都不肯申请专本套读名额。”不久前,一位已通过单招毕业的学生家长向李小娟求助。她立即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职业规划聊到成长需求,最终化解了学生“害怕选不上”的心结,第二天学生便主动报名。
她的手机里存着数百位家长的联系方式,不仅定期沟通学生在校情况,更时常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每周日晚自习,她格外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发现不稳定苗头就及时疏导,成为“亲子”关系的“润滑剂”。在班级管理上,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室后墙的《班规班约》是她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成果。班级还划分为七个学习互助小组,形成“抱团成长”的良好氛围。
曾与她搭班的地理老师感慨:“课间经常看到小组同学聚在一起讨论题目、分享方法,那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特别感染人。”为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她组织励志主题班会、开展羽毛球等活动,让情绪在运动中释放。一次月考后,几个学生情绪低落,她带着大家打了一节羽毛球,汗水挥洒之后,孩子们重拾信心,活力满满重新投入学习。

终身学习,做教育路上的“弄潮儿”
作为拥有19年教龄的教师,李小娟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她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观摩优秀教师公开课、自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甚至主动向学生“取经”。前不久,就有学生教她掌握了批量打印文档的技巧,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学校德育中心主任眼中,她是老教师里的“弄潮儿”:“她从不守旧,总是主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模式。她常说‘学生在成长,老师不能停滞’,这种劲头特别能带动身边人。”从传统的“粉笔黑板”到如今的“课件、微课、在线互动”,教学工具在变,但初心未改。“入职前觉得当老师枯燥,现在看着学生从‘不爱学’到‘主动学’,从‘叛逆少年’到‘懂事青年’,比什么都满足。”她说,学生们亲切地喊她“小娟”,“这个称呼里的亲近,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初心不改,以匠心守护学生梦想
从教十九年来,李小娟个人获得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所带班级屡获“优秀班集体”称号。然而在她心中,最珍贵的荣誉始终来自学生的认可。高考结束后,有学生发来信息:“小娟老师,真的非常感谢您!是您的耐心指导让我圆梦理想大学。”寥寥数语,却重若千钧。“看到毕业多年的学生在朋友圈分享考研成功、工作进步的喜讯,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意义非凡。”
展望未来,她眼神坚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就像培育树苗,需要慢慢浇灌。我会继续扎根三尺讲台,以匠心守护教学,用爱心陪伴成长,为学生的梦想护航,为培育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匠心守护教学,用陪伴诠释师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篇章,让师者之魂如静水深流,润泽着一批又一批学子的心田。(图/文 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局)








